盒畔创意包装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 企业媒体 > 行业资讯

消费心理学:买年货时大包装更划算?看看你被“骗”了吗

又到了一年一度过新年的时候,大家的年货都采购好了吗?

消费心理学:买年货时大包装更划算?看看你被“骗”了吗(图1)

一到节日,卖家为了促销,就会推出更多的特别包装。

消费者往往认为,大包装更实惠。所以买年货时当有大小包装在一起的时候,比较喜欢拿大包装。想着反正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很快就能吃完哒。可是……

可是……


大包装真的比小包装更划算吗?

不是哒。

​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店铺,卖家为了产品走量,尤其是快速消费品,常以大包装形式出售。

这里说的大包装,包括大规格的单包、同款产品的多套打包装,还有不同产品的组合装,我们常看到的营销名字有家庭装、大礼包、组合装、超值特惠装等等。

大包装通常给人比小包装、独立包装更划算的感觉。

事实是有时大包装比小包装的出售单价更贵。

本文中的举例只计算单独下单的页面价格,未考虑满减、会员等促销活动折扣。


例子1:夹心饼

  • 比如这两款同口味夹心饼,都是新包装,都是单盒,里面小独立包重量也一样。
  • 差别就只是大包装是小包装重量的两倍。按理说大包装标价9.9元的两倍,也就是19.8元差不多了。但实际上的价格比这个贵多了,是32元。

大包装是8个一盒装净含量388g,售价32元;平均0.08元/g。

小包装是4个一盒装净含量194g,售价9.9元;平均0.05元/g。

夹心饼每克单价:大包装>小包装


消费心理学:买年货时大包装更划算?看看你被“骗”了吗(图2)

夹心饼:大包装 | 截图时间:2020-01-20晚


消费心理学:买年货时大包装更划算?看看你被“骗”了吗(图3)

夹心饼:小包装 | 截图时间:2020-01-20晚


例子2:巧克力派

  • 又比如这两款巧克力派,单盒产品是一样的,里头小独立包是一样的,每枚重量也都是一样的34g。
  • 差别就只是大包装是组合装,里头有两盒30枚的;小包装是一盒30枚的。按理说大包装标价28.9元元的两倍,也就是57.8元差不多了。但实际上的价格比这个贵多了,是110元。
  • 大包装是30枚*2,净含量2040g,售价110元;平均0.05元/g。

    小包装是30枚*1,净含量1020g,售价28.9元;平均0.03元/g。

    巧克力派每克单价:大包装>小包装


    消费心理学:买年货时大包装更划算?看看你被“骗”了吗(图4)

    巧克力派:大包装 | 截图时间:2020-01-20晚


    消费心理学:买年货时大包装更划算?看看你被“骗”了吗(图5)

    巧克力派:小包装 | 截图时间:2020-01-20晚


    消费心理学:买年货时大包装更划算?看看你被“骗”了吗(图6)

    巧克力派:具体规格 | 截图时间:2020-01-20晚

    好玩的是,在我第二天又上去看的时候,大包装的价格变成了47.9元,小包装还是28.9元。

    这还差不多。

    消费心理学:买年货时大包装更划算?看看你被“骗”了吗(图7)

    巧克力派:大包装 | 截图时间:2020-01-21晚

    例子3:软糖

    最后这个,更出神入化了。

    • 刚才举的两个例子好歹规格有变化,最起码也是把同样的一盒产品弄了个双盒装。但这个软糖就真的是,完完全全同样的产品。
    • 差别就只是,产品标题……和价格……一个是30颗,标价210元;另一个是12g*10,标价199元。可是仔细看小单包规格,是4g*3,也就是说30颗的净含量,和12g*10的净含量,是一样的120g。

    它们就是同一款产品。但在同一个平台同时间段标出了不一样的价格。

    消费心理学:买年货时大包装更划算?看看你被“骗”了吗(图8)

    软糖:贵的那个 | 截图时间:2020-01-21晚

    消费心理学:买年货时大包装更划算?看看你被“骗”了吗(图9)

    软糖:便宜的那个 | 截图时间:2020-01-21晚

    消费心理学:买年货时大包装更划算?看看你被“骗”了吗(图10)

    软糖:里头的小单包规格 | 4g*3 截图时间 | 2020-01-21晚

    说实话我没花很多时间去找例子,但几乎是一找一个准,是我太有天分了吗哈哈哈~

    写到这里,容我捂捂受惊的小心脏嗷呜。


    为啥呢?

    其实也不能说别人就是奸商啥的。

    作为同样设计过产品定过价推过促销政策的产品经理云女侠,我认为里头原因太多了,客观的主观的都有。一起来看看都可能有啥原因吧~

    1. 客观原因
    • 到仓成本

    大包装实际的单位到仓成本未必比小包装低。

    比如,小包装是已有的款式,而大包装是新款式,那么卖家可能会把新包装的打样、开模、以及首批订单MOQ最小起订量的成本,摊到最开始一批售卖的大包装产品的成本中,这样的话,大包装可能比小包装的单价贵。


    又比如,不同时段的进货价可能波动,比如在淡季进货、恰逢厂家进货奖励政策等。但最终不同时间段进的货品同时出售,也可能出现同时出售的小包装的单位进货成本高于大包装的情况。

    • 促销政策

    如果遇到小包装有促销政策,而大包装不促销,那么小包装反而可能更优惠哇。

    • 未同步调价

    卖家调价时,只调了其中一种包装的价格,并没有同步调价。比如我们刚才第二个例子里的巧克力派,大包装的价格在我第二天看的时候才被调下来。

    • 要凑单

    需要与相应促销活动搭配,比如满减,买多件折之类的,才能凸显大包装的实惠。但单买一包或者没有凑够满减时,可能无法享受优惠。

    (此处受到一万点暴击的单身汪们,准你们抱头痛哭3秒钟~)

    1. 主观原因
    • 卖家利用消费心理中的思维定势

    消费者惯性以为大包装是节省了包装成本,并作为卖家薄利多销的方式推出;另外部分消费者常懒得算单价。

    卖家利用消费者这种思维定势,作为营销定价策略,特意进行这样的价格设置。

    • 卖家想推广小包装
    • 出于产品特性、销售指标、利润率等方面考虑,卖家更想推广这类产品的小包装款。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滴是,大包装或组合装里可能包含临期产品,但消费者不易察觉。

    同样的,饭馆的菜品套餐不一定比每个单品菜加起来划算,而且其中也并不是每一样都是正好消费者需要的,或者,并不是那么畅销的。

    团购网站的团购套餐也同理。


    消费心理怎么“骗”了你

    在这里主要起作用的消费心理学原理有:心理定价、思维定势(惯性思维)、刻板印象。

    • 心理定价-模糊定价策略

    变换产品包装是模糊定价策略的一种。

    大包装和小包装的产品的重量和价格一般不是规则整数,卖家倾向于选取528g、926g这样难以快速运算的数字。消费者想计算比较两者的单价,往往很有难度。

    • 思维定势和刻板印象

    消费者自身的思维定势,影响他们对产品的刻板印象。

    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造成人的一种对事物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者说是一种心理的倾向性。

    思维定势的好处是,大家能应用对事物已有的判断来迅速解决问题。

    但不好的地方在于,大家容易被圈在里面难有创新突破,也容易被思维定势利用。

    刻板印象主要指大家对事物的固定的看法,认为事物固定有某种特性,而且会认为所有类似事物或者整体都有这种特性。

    当思维定势和刻板印象阻碍我们正确思考时,就需要跳出来换个角度思考~

    举个打破思维定势的例子~

    某土豪不想女儿嫁给穷小子,但明着说的话又怕女儿受不了导致父女关系破裂。于是土豪想了一个计谋,美其名曰“把选择权交到穷小子和女儿的手上”。

    土豪准备两个纸团,告诉穷小子和女儿,这两个纸团上,一个写着“爱”,一个写着“滚”。你们选择抽一个,如果抽到“爱”,你们可以在一起;如果抽到“滚”,不好意思,那就只能接受老天的暗示,赶紧分开吧。

    用膝盖想都知道,两个纸团都会是“滚”嘛。肿么办?

    按着思维定势,那就是在土豪限制的条件里,两个纸团选一个。但是,怎么选都是错啊。

    那么打破思维定势是怎么选呢?穷小子把其中一个纸团拿起说,我选这个,然后把它迅速吞进肚子里。打开了剩下的纸团,果然是“滚”。

    穷小子赢了,因为剩下的纸团是“滚”,那么吞进去的纸团不就是“爱”了么?土豪自己定的规则嘛。


    我好像又知道了点什么

    大包装真的不一定比小包装划算~

    即使是卖家故意设置的,也只是利用消费心理学制定的一种营销策略,但并不算欺诈。

    因为法律并没有规定大包装一定要比小包装划算。卖家也并没有明确标示,大包装或套餐就一定更划算哇

    从另一个角度想,大包装或套餐,虽然价格上不一定有优势,但是它能帮助消费者尤其是我们这一代选择困难症患者,省去了很多决策的时间和精力。

    ……这也是在帮助消费者节省成本哒~

    所以,大家今年在买年货的时候,被自己的思维定势“骗”了吗?


    注:文中例子仅为说明解释作用,并无影射贬低之意。

    猜你喜欢的行业资讯
    案例 | 日本设计机构Bullet-inc精致的包装设计作品
    宝钢包装:子公司拟购买数码打印生产线资产